close

我是個 一年主動上電影院次數四捨五入後會等於0的人
不知為何我就是很愛看紀錄片, 2005看了無米樂, 2011當然要來看看這兩個導演五年內到底在拍什麼!


2011.11.27 看完"牽阮的手"隨記 (映後導演Q&A 中年男子的murmur)

Q: 下部會拍什麼題材?
莊導:紀錄片導演都不能休息嗎? 導演都不能腦袋空空嗎?(無奈的震怒!?)

以下是莊導murmur片段


"對照之前的社會運動, 田媽媽一定會覺得現在年輕人的社會運動很沒路用"
"在桃園新竹的戲院已經陣亡了! 請大家多多支持~當老師的就拉全班學生來看!" (當下我還是害怕自己的意識型態, 沒膽散播叫朋友來看)
"跟戲院六四拆帳, 要一千萬票房才夠我們兩人的工錢"
"06年公視找我們拍主角為田媽媽的紀錄片, 我看了些田野調查資料, 決定接拍. 10年完成, 但公視希望我們修剪掉某些片段, 像鄭南容自焚、林義雄血案片段太長等....我們不願妥協, 便把工資還回, 自己來上映 (紀錄片要在院線上映不容易). 還好在屏東還有土地, 就把土地抵押了 (反正上面都是種檳榔 哈哈)"

"拍這部片子很累, 顏蘭權為此生病, 身體不好, 我想她需要休息一陣子"
"我從台大時期就很會喝酒, 不是高腳杯的那種喝, 三個月喝的份量可能比你們一輩子都多, 已經喝到不跟不知道在喝什麼的人喝了! 但為了這部片, 我從07年戒酒, 因為要保持腦袋清醒, 這真是拍這部片子最大的損失!!!!"

 

拍嚴肅內容片子的人, 竟是個有點滿腹無奈(因為戒了酒)卻不減戲謔的中年大叔

而映後座談時, 發現主持人竟然是不久前新認識的朋友老拍, kelly妳真是太強了!

之後出放映廳, 看到有人帶無米樂的DVD請導演簽名, 啊 我沒帶(抓頭)

但....我錢包裡可是一直擺著05年看無米樂的票根! (彌補沒有男友照片放的缺憾)

雖然感熱紙上的字早已淡卻光光, 還是拿出來給莊導簽名!

 

後來看導演應該也蠻有閒的, 便問了他一些看法

我: 要拉人來看這部片子,  我不敢亂拉耶, 都要先想像對方可否接受 (因為拍攝主角綠慘了)
莊導說, 首映會時他找了一個女律師朋友, 對方是死忠深藍, 但看完對方卻說很棒, 能幫助她瞭解為什麼綠的人這樣的挺綠! 她也要拉她藍的朋友來看!

 

關於這點, 我覺得導演的心態很樂觀, 我很高興聽到莊導舉的例子, 但卻以小人之心的認為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智慧.

立場不同本來就一點都沒關係, 但要一個人去瞭解跟自己相反信仰的別人, 這種意願 我相信要出自於好奇心與open-minded.

瞭解後整理心得感想又能平衡視之, 這真需要一番包容與智慧開化.

這也是為什麼近一兩年, 雖然我仍保有對政治時事的看法, 但卻在覺得對方腦袋有問題的同時, 也訓練自己置換立場想想為什麼他們會做這樣決定.

以前我只會認為這些既得利益者可恥, 這什麼鬼政策!? 但這些也許全都源自於角色、環境不同.

今年總統大選選完, 看過一篇評論說台灣的選民還在很初階的民主素養裡, 雖然作者講的不明不白, 但我以自己的理解卻是認同的.

台灣缺少的是對反對者思想的瞭解, 跟自己選擇不一樣的都是白癡, 再搜索對方從政生涯任何的疑點加以上色.

很少很少對於政策的討論, 卻花了大半時間描繪一個理想的"領導者人格".....................

人格誰說算話? 哪有人會說自己就是愛錢愛名愛權位? (大家心照不宣就好)

在實質的政策的辯論中, 不才可以讓大家一窺候選人(至少)最無保留的思想嗎?

為什麼我們只是單方面的接受候選人陣營的廣告文宣口號, 而不是從他們的言行中自己去判斷他們的價值觀與作為?

 

 

ok 回到這部片子.... 講述了不少一生為了理念奮鬥的人

但不少有理想的人都搞到家破人亡, 他們的老婆小孩一定費了一番氣力才能調適吧?

要當個憤青也許不簡單, 但要作為他們的家眷更辛苦啊! (去年在秘魯遇到的芬蘭憤青Sami便給我此感受)

 

噢這真是個很爛的結尾, 但假憤青的肝累了也是會很憤的. 睡覺去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吳小黃 的頭像
    吳小黃

    玩1000遍只寫1篇

    吳小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